环球360

抖音打假再出新招严惩虚假公益内容与行为

小编

  近年来,虚假摆拍事件在互联网平台时有发生,失声痛哭的农户、滞销的农作物、衣衫褴褛的孩子,这些原本需要公益救助的对象,却成为一些主播和网红眼中的“流量密码”。他们利用虚假人设编造情节、搭建场景,发布不实信息,以引发大众同情,实现流量变现。总结其套路,“卖惨”是核心情节,“带货”和变现才是最终目的。

  在这些高举公益大旗、把镜头对准的直播团队背后,虚假宣传、欺诈消费者、打着助农旗号贩卖外地货的问题却屡禁不止。今年2月,河南洛阳一条“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生活”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。经了解,相关报道中多处情节失实,系谣传。

  助农中的虚假宣传,也会打压市场价格,损害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,同时破坏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。

  爱心善举,守望相助,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然而,这种现象严重消耗了本就珍贵的互联网公益资源,信任机制被进一步破坏。为了爱心不被滥用,平台应该如何识别“伪公益”,杜绝“伪慈善”?

  互联网平台具有市场经营者和规制者的双重主体身份,事实上扮演着“看门人”的角色。平台治理,同样也需要在规范中发展、在发展中规范。

  为进一步加强对“伪公益”现象的治理,服务广大公益机构和人士制作、传播正常公益内容的需求,近日,抖音宣布将实施公益行业治理新规,根据《慈善法》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,重点围绕“资质认证”“禁止变现”“账号打假”等维度进行治理。

  从参与主体上,抖音对相关账号进行了严格规制: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,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按照规定认证;政府、媒体等其他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,需自身持有相关资质,或与有资质机构联合进行,无资质账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,这一规定从源头上对某些“伪公益”账号进行了过滤。

  其次,即使是涉及公益类内容的账号,也不得进行直播打赏,挂购物车等营利性行为,进一步保障平台开展慈善活动的公益性和纯洁性。

  在内容层面,针对摆拍、“贫困悲惨”、夸张凸显社会与家庭矛盾等不实信息内容,或借助发布“助农”“助老”“助残”“助困”等内容谋求商业变现的,新规直接“打假”:严禁以公益为由,博取关注、骗粉骗赞、非法获利,不得发布虚假、卖惨、夸大矛盾等不实信息内容。

  从账号、经营再到内容,抖音对公F88体育益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治理。据了解,2023年4月至今,抖音已经下架相关视频 1131个,对3518个账号进行了无限期封禁等处置,并抹除其不当获取的新增粉丝,取消其营利权限。

  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,互联网平台是链接各方主体的关键枢纽,也是治理虚假摆拍乱象的主战场。抖音对此重拳出击,既是对“伪公益”骗取流量行为的打击,也是对优质内容的保护。

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鹏表示,“伪‘公益’内容、行为利用了公众的善良,也破坏了公益慈善的良好生态。在平台上存在的“伪公益”行为,平台有责任也有权利进行监管。我们认可平台通过发布新的规则,进行主动治理的行动,共同推动网络公益内容的有序规范。”

  短视频是网络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动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,不仅需要短视频创作者的自觉规范,也需要平台把关以及行业持续优化治理。抖音上线新规,为短视频行业探索建立和完善覆盖创作、发布、传播、监管等全过程的行业标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。

  对此,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认为,“治理都是一个过程,能拿出几条来,就是个质的变化,是一个负责任的平台的一种体现。我们通过这几条慢慢规范、慢慢进步,慢慢地细化,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完善。”

  事实上,互联网平台治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。自去年以来,抖音针对不实信息泛滥乱象,上线了预警、溯源、存疑(提醒)、跳转、粉丝抹除、谣言库、拦截、打标、推送等多项能力,初步取得积极效果。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可能带来的虚假类风险,今年以来,抖音一方面推出产品工具,提升治理能力,另一方面也陆续制定并发布平台规范,系统打击和治理不实信息。

  “虚假内容影响恶劣,平台会持续不断进行打击。”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“伪公益”现象有其复杂性,需要多方联合,共同治理。整治“伪F88体育公益”,打造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生态,并非抖音一家平台的责任,在平台严格监管、政府专项治理、媒体核实辟谣等各方共治下,“伪公益”才能无处遁形。更多平台联手担负起这一责任,才能让爱心真实传递,让善意有效汇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