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0年新媒体兴于地产行业以来,大多数地产人已经走过了新媒体的1.0阶段,即基础技能普及和流量焦虑时代;优秀的公司处于2.0时代,那就是获客技能提升时代。
在笔者这两年的新媒体共建工作中,发现多数人依然没有建立“以成交为导向”的新媒体思路,具体表现为6大错误:
流量焦虑目前依然是多数人的“心病”,发布了一个视频之后,几分钟就打开后台查看数据,经常为几万的播放量沾沾自喜,也常常为几百的播放量暗自神伤。
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说,两三千的播放量纯属正常,5000的播放量已经算是小爆款了;而对于中介或地产博主来说,10000以上的播放量即是小爆款。大家没必要为播放量而焦虑,因为抖音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买粉、买流量的行为,纵然是大V亦是如此。
以前我们都知道客户的购买逻辑分为三大部分:客户为什么买?客户为什么买我?客户为什么现在买我?
如果我们细分到新媒体的脚本创作中,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“16个需求”进行细分(见下图):
我们一定要思考诸多问题:哪个区域或哪个板块的客户会过来买?什么层次收入的客户会来买?客户更看重哪些配套?客户的孩子上什么层次的学校?该板块楼盘的升值前景怎么样?家里是否有老人?老人对哪些配套更加注重……
有些员工非常勤奋,每天2到3条,甚至为了博概率,发送十几条,环球360注册但是从来没有客资,就算有,也是偶得型客户。
这是什么时代了?客资有那么容易获取吗?如果看了你的短视频就联系你,那短视频的门槛也太低了,所以,我们必须必须必须将运营手段作为主要工作!
我们发布之后,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运营评论区,具体方法有:提问引导互动、设置神评论、钩子诱导客户留资、设置转化组建、引导粉丝群等。
(4)插入营销视频(注:评论区插入视频后,主页会同步发布一条视频,把主页的视频删掉即可,主页不能发布营销视频,但是评论区可以)
有的运营人员好不容易找到了短视频的留资方法,但是却忽视了矩阵的另一重属性:推广!
所以笔者建议将线上事件也融入到短视频创作中去,营销事件的线上化可以带来三大好处:(1)更加容易产生爆款;(2)更加容易获取客资;(3)为线下来访提供有效帮助!
对于开发商来说,此类事件营销应该频繁开展,每月一次为宜,尤其适合售楼处开放、开盘等重大节点活动。
笔者曾经策划的“一本书送黄金”“我对石河子比个心”“1瓶米送1平米”等活动均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产生的,每次活动均能产生数百万的曝光量和数百的来人量!
现在很多新媒体团队受某些老师的毒害颇深,总是希望通过投流去解决客资量的问题。
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投流是新媒体商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而且它在快速起号阶段起到非常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作用。但是对于直播间而言,投流是锦上添花的作用,并不能替代我们常说的“人、货、场”。
对于主播来说,我们首先要掌握承接自然流的能力,即开场初始流量、人均停留数据和成交转化数据(见下图)!如果这些基本的技能不能掌握,而强行通过巨量AD或抖加投放的线)直播间客群标签错误;(2)单个客资量成本过高。成熟的直播间如果是20-30元每个客资,那么非成熟的直播间客资成本可能达到上述的10倍以上。
几乎是99%的公司都在犯这样的错误:线上人员获取客资,线下人员拿到客资后负责邀约。
既然客户是因为信任主播而留下客资,那为什么再用不相干的人去邀约呢?再者,很多线下人员根本不擅长做线上运营和追访,所以,线上人员的工作终点是:客户到访!
当然,这一工作流程的改变会引发佣金制度的改变,所以我们需要增加线上主播或运营人员的佣金比例,降低线下选房师的佣金。
根据经验,开发商的客资与成交比大约是40或60:1,中介和分销商的比例是200或300:1。
我们看到的是诸如“娜聊房产”“大胡子说房”等大V的海量客资量,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在私域运营上下的苦功!开发商的矩阵账号亦如此!
私域的服务内容有很多,低阶的有朋友圈、视频号等,中阶有快闪群、福利群、业主群等维护,高阶的有线上会销、线下会销等门槛式筛选客户。
总之,私域的核心是(1)不断激活我们的沉寂客户,尽可能多地创造与客户的粘性,尽可能多地导入售楼处;(2)通过私域门槛的提升,把客户进行分级管理,筛选出真正的意向客户。
不知不觉中,线上获客已经成为一门学科,营销的形式虽然变化了,但是营销的本质并没有变。新媒体提升了我们的获客效率,但这只是第一步,后面的99步靠的是服务,靠的是私域,靠的是精细化的管控手段。